肩负新时代教育使命 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
——在学校2018年上半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 陈优生
2018年3月2日
老师们、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刚好是元宵节,在此,我代表学校董事会、党政领导班子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节日快乐,并致以诚挚的新春问候!今天召开2018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和总结2017开拓年教育教学工作,研究提出2018创新创业建设年的工作。下面,我就2017年工作做个简要总结,对2018创新创业建设年的工作作出部署。
我的讲话分为两个部分: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学校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及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开拓年建设为总任务,围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一主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项工作成绩斐然。
姚梅发董事长荣获“广东省好雇主”称号,姚丽红助理荣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举办人突出贡献奖”。学校被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授予“2017年度中国民办教育百强”称号,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在2017年“善行100·快乐月捐季”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第一;财经学院团总支摘获“2017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学校军鹰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高等学校2017年度军事课教学展示竞赛”获第一名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张少鑫同志荣获“2017年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张少鑫同志、庞文萍同志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我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斩获2银1铜并荣膺“优秀组织高校奖”,并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两个铜奖;艺术设计学院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称号,艺术设计学院陈文焰副院长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纺织行业职业教育突出贡献人物”称号,蔡军南老师荣获“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顾建华园长荣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校长突出贡献奖”。
(一)推进思政改革,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校党委注重道德引领,充分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邀市委党校张海燕副校长、市讲师团邱国耀团长来校作报告,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编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读本》,打造党建、学工与思政“三融合”育人机制,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习新思想新精神的热潮,营造出学十九大、议新思想的浓厚政治气氛,积极创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取得了很好成绩。李引枝书记主持的“书记项目”《打造党建、学工和思政教育工作“三融合”育人机制》建设,获得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通报表扬,是广东省获此殊荣的9所民办院校之一。
学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印发落实《学校思政课改革指导意见》,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三支队伍,即理论队伍、骨干队伍、全员队伍。坚持每学期校长、书记上好第一堂思政课,并将思政第一课讲授人员拓展延伸,在各学院开展由院长或总支书记为本院学生上第一堂思政课活动。抓好三类课程:思想政治课、综合素质课、各类专业课,全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思政课程改革工作先后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思政专家来校调研的一致好评,并召开成果展示汇报会。组织党员干部赴惠东县高潭中洞革命老区开展“迎七一·践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接受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学报告,学党章”十九大党员网络专题考学工作,参考率100%,满分率达98%。
召开双代会,通过职称改革系列文件,激发教职员工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热情,努力打造学校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学校新闻中心和新媒体中心建设力度。强化宣传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加快校园网新闻更新速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作更加成熟,校园网宣传和新闻监管效果明显提高。讲好惠经好故事,加强优秀师生和办学新成果的宣传力度,在《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社等知名媒体共计推出有深度的新闻26篇。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研究有新进展,戴礼祥部长在《惠州日报》理论版发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文章1篇。会同惠州市红色文化促进会编撰出版《东江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姚立锋副校长主编)、《百年志士家国情》等校本红色文化教育书籍,共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被惠州市社科联命名为“惠州市社科普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赴梁化镇埔仔村开展进村调研、节日慰问、资助大学生、六一儿童节捐赠、大学生暑期驻村帮扶等系列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受到惠州市委、惠东县委的表扬。上级认为我校扶贫有亮点、工作有创新、项目有成效、条件有保障,表扬我们“高校就是高效”。举行升旗仪式暨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高尚情怀。兵役登记站暨惠州德育训练基地落户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广东省文明办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艺术设计学院团总支获广东省暑期大学生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和惠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戴礼祥部长撰写论文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推进质量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
1.科学定位,打造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建设上水平、以水平立标志,以标志促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专业知识、原理、学术思想通过技术应用与推广,直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成果。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二是结合学校实际,推进内涵升级;三是进行顶层设计,在宏观、中观、微观上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创设一个让学生能成长、成人、成才的舒适育人环境,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财经学院举办金融精英班,打造金财互联基地,把金融和会计知识服务于社会,着力培养职业人才。工商学院积极推行“企业进课堂”、“课堂进企业”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信息工程学院打造的创客空间和雨人摄影基地投入使用,真维斯研发基地运营已经趋于成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外国语学院与惠州灏洋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协同育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艺术设计学院搭建起校企融合的“4融”创新育人平台,创建工学融合的“4+”创新实践平台,合作育人成果喜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与雷博尔自动化系统惠州有限公司、长青车行等企业协同创新实训与生产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师徒生互动,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试点班和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改革;建筑工程学院积极与惠州市建筑业协会、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举办2017年首届惠州市建筑信息化(BIM)暨装配式建筑技术论坛,推动建筑信息化和装配式技术在惠州落地与发展。
2.重视以赛促教促学和课赛融合,各类大赛成绩斐然
组织教师参赛成果喜人。据统计,教师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2015至2017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5个,共计28个,在全省85个参赛高职院校中获奖名次排名第二。学校因赛事组织得力,获大赛“最佳组织奖”。
指导学生参赛成果颇丰。2017年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教学类大赛,获省级以上荣誉共100个,其中一等奖10个,二等奖41个,三等奖49个。在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学校获得丙组团体总分第五名,并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篮球队参加2017年广东大学生篮球锦标赛获男子丙B组第一名,足球队参加2017“省长杯”足球联赛(大学组)获丙B组的第四名。参加2017广东省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五名。
3.教师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7年,教师发表论文共计58篇,其中马燕红老师撰写的论文被EI收录,这是自2004年办学以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首次被国际检索收录。高级别课题立项12项,各级各类课题结题28项。教师主(参)编教材11部,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共20项。横向课题立项14项,资金达到56.6万元,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推进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有新开拓
持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以及与境外、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打造多样化、有特色、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合作育人水平。学校与旭日集团、TCL酷友、深圳雨人、京东、顺丰快递、TCL电子、索尼精密设备、南旋集团、一汽大众(奥迪)、广州佛朗斯叉车、华宁装饰集团惠州分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跳出单一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合作的局限,打造出专业设计、课程开发、实训指导、完善评价等更为深入的合作育人新形态,积极探索融知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知行合一”教育教学新模式。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真维斯”实验班,“以真实项目驱动培养软件开发人才”案例,被评为2017年广东省民办高校创新及社会服务优秀案例一等奖。
国际教育学院与英国北安普敦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岭东科技大学开展共8个专业的合作办学。2017年暑假派出15名教师骨干赴台湾岭东科技大学进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4名学生赴台湾岭东科技大学交流学习,协助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做好民办高校领导外出考察学习工作。大力开拓国际、校际合作育人工作,与日本札幌大学签署专升本协议,我校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赴日专升本;与日本京都西大签署校际交流协议,与上海出入境服务中心签署暑假带薪打工项目,学生可申请暑假赴美带薪工作。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计划,学校还与泰国博仁大学、印尼总统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达成校际间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专升本等合作共识。2017年,印尼总统大学为我校提供30个全额奖学金资助学生赴该校读四年本科。我校已具有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资质。
(四)推进队伍建设,实施强师工程取得新成绩
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十三五”规划》,启动引智工程、培英工程和工匠工程三大工程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团队。加强师德教育,有效开展培育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活动。注重内培外引,2017年共引进专任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11人;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达到51人。选派3人参加国内访问学者项目,8名培养对象顺利通过了“千百十”人才培养项目年度考核。积极开展省级培训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培训项目21人,专业技术项目13人,教育技术项目15人,岗前培训项目21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约800人次。学校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班,18位教师获硕士学位。各单位选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2人。举行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黎夏克老师等13位教师当选为教坛新秀。顺利完成教职工工资、社保、公积金调整,增强了教职工的归属感。职称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和印发《学校职称评审办法》《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等11项制度,及时向省教育厅和人社厅报备。启动定编、定岗、定员、定薪四定前期工作,为2018年开展教学教辅系列的定岗定编工作奠定基础。
(五)推进品牌建设,招生就业和社会服务有新突破
1.擦亮学校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各单位通力合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高规格、高要求的大型活动组织与会务工作。先后顺利完成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先生《创业与守业》报告会、英国北安普敦大学文化讲座、广东省民办高校人事处长交流培训会、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李峻副校长《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重构》报告会、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张元基先生捐赠1000册书籍暨研讨会以及庆祝建党96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省团学改革督查、市美术家协会进校园、省安全文明校园现场考评等10多项大型活动和会议,效果突出,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财务资产、图书馆、后勤保卫等部门党员干部带领教职工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积极开展财务与资产安全自查、消防安全检查、平安校园申报及消防安全迎评工作,更新图书设备设施,与工商银行达成协议实施校园信息化管理,建设录播课室、VPN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为学校品牌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2.招生就业工作成绩可圈可点。2017年,录取新生4883人,报到3676人(不含入伍保留学籍78人),报到率为75.3%,报到人数与报到率均创办学以来最好水平。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7年就业率超过98%,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四,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就业由自我推荐、自找门路向用人单位上门招聘、可雇用转变。2017年潮州、汕头、揭阳地区人力资源部门分别专程来学校招聘人才,并设立潮、汕、揭地区招聘专区。2017年,参加广东省第14届“挑战杯”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原创“大宝小贝”APP项目参加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APP专项赛,经广东省团委推荐入围全国赛。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广东省分赛获银奖2项、铜奖1项,学校连续3届荣获“优秀组织高校奖”。获得广东省赛银奖的《金税代账工厂》项目、《精准扶贫下“一村一社在线”农村服务平台》项目进入国赛,获两个铜奖,在全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学生参加第三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有13个作品获奖,其中由林暹亮、伍李华老师指导的《精准扶贫下的农村服务平台》以及庄?j智老师指导的《基于NB-iot的智能废物分类垃圾桶》两个参赛作品荣获一等奖,5个参赛作品荣获二等奖,6个参赛作品荣获三等奖。
3.继续做好社会培训和服务社会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声誉。2017年,圆满完成广东省公安厅消防执法监督执法证考试、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全国会计中级和初级资格考试、全国税务师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等16个项目,服务考生人数达17871人次。考试过程0失误、0事故,考务工作获省市各级考试主管部门高度赞扬。学校还与深圳TCL云创科技、深圳捷开通讯、惠州TCL多媒体、深圳TCL新技术、惠州客音、广州乐华等企业开展企业新员工培训工作,培训6150人次,受到培训企业的好评。各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开展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服务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专项行动,受到社会好评。2017年,学校向社会输送了3500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升本自考相沟通班招生148人,较2016年春季相比人数增加63%;招收成人考生192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超过3000人。学校被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惠州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还荣获2012-2016年度广东省英语、计算机考务工作“先进单位”。
二、2018年工作设想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创新创业年建设的新起点。
众所周知,党和国家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将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力量。如何顺应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价值理念、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发展机制和内外制度,对于我校发展尤其是打破高职教育发展的同质化,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改革是取得成就的必由之路,改革是步入辉煌的指南之针。改革之路是探索之路,是创新之路。改革意味着打破、改进旧的框架模式,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关键在于构建起一个创新型模式。
经董事会研究同意,2018年学校改革主题是创新驱动,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如何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打破旧的模式需要勇气,构建新的模式需要智慧。总结近年来办学经验和各单位探索实践成果,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工作设想。
(一)用创新思维研究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问题
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要综合立体地看待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综合立体地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将高等职业教育既视为职业教育,更看成是高等教育。从高职“复姓”立体化体系看高职教育的发展,用相对独立的视角看待高等职业教育。从体制上看,高职教育需要相对独立的体制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连接社会,有效发挥作用。要用更加广阔的眼光看待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教性和职教性的统一,必然具有更强的经济和社会属性。
2.创新创业型大学范式正在形成和发展。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环境引起的变化,原来的大学模式正在被修正,大学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任务所兼具的传统规范、大学价值和专业标准依旧延续和发展着,但是大学的组织范式被注入新的元素:利用知识的融合促进经济增长,为创业活动提供适应的环境,所以创新创业型大学范式正在形成和发展。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概念展现出大学新的学术结构与职能:将经济发展、大学传统教学和研究任务紧密结合,甚而将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渗透到大学传统教学和科研任务中去。
3.高职院校中的学术资本主义和学术创业精神日益凸显。几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广泛深入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后的企业文化与创业精神对传统大学内部学术文化的改造也引发我们广泛关注,特别是人财物融合,产学研一体,师徒生互动的体制和机制的出现,高职院校中的学术资本主义和学术创业精神,对于重新认识高等职业学校,极具象征和现实意义。
4.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是大势所趋。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生产、分配和应用知识的各角色之间复杂关系交融的结果。一个国家创新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角色如何相互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知识创造和使用的集合体。所以,我们要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形成体制更加开放,校企更加紧密的办学体制机制,真正推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另外,我们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外部原因,还基于以下几个因素:变化着的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变化着的学生群体、大学和外部市场,变化着的知识形式,变化着的校企合作的本质,变化着的传递课程计划的方法,变化着的大学学术地位。通过学习和教育,大学的毕业生不仅成为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创造工作的人。当然,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还包括党和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变化,促进知识和技术商业化,鼓励发展新型的联合方式和新的资金来源。总之,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生存之道来自于我们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齐头并进的能力,既要满足各种特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和雇主双方的需求。它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灵活性和超强适应性。
(二)从管理教育到企业家精神教育转变
真维斯研发中心,前店后厂的金财互联共享中心等,给我们呈现高职学校管理的两大发展趋势。第一延伸是从管理到领导力。管理与领导力相关,但又不同。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更多的是有效率地执行,而领导力更多的是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方案。在这个意义上,领导力教育就是要确定学校及其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第二个延伸是从企业管理到企业家精神。企业管理与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既相关又不同,如果说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那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就是做新的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用新的方法做事。创业精神或企业家精神永远同创新连在一起,而管理则不一定。因此,创业精神或企业家精神超出传统的管理教育的范畴。
企业家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企业家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可进一步分为三种创造性: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也就是不少专家常说的创造力“三要素”。创造性精神是一种创造性心态。创造性心态是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渴求。创造性思维不是通常的思考,而是一种超越现有框架的思考。创造性能力是指能把创新之事干成的能力,包括把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创造性行动必须应对的办法,比如面对失败时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能力等等。
第一,创造性精神是这样一种心态。首先表现在“想什么”。具有创造性心态的人总会产生与众不同的问题。选择其他人不想的问题,那些能为社会服务而看起来不显眼的人们不愿意去想的问题。或者太遥远,不可企及而不敢去想的问题。
第二,创造性思维是“怎么想”。创造性思维与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思维不同,创业家们有不同表述。“不同的思维”,“反直角思维”,“逆向思维”,说法不同,但都是创造性思维。
第三,创造性能力是“怎么干”。光有新的想法还不够,还要有将事干成的能力。干创造性的事不同于常规的事,失败是常态,所以面对失败的能力都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综上所述,用创新办法回答,“想什么”、“怎么想”、“怎么干”就是培育创业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过程,就是培育创造力、培育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三)开展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面临的问题
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包括五个领域,即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鼓励教师创新和创业、积极支持大学技术转移、推进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
尽管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与基础,但是从传统的大学文化转型和重塑的角度,如何去引导、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仍然存在诸多急待破解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文化的认同感还未高度形成
广大师生对传统大学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已经成型,受传统大学文化思维的束缚,师生员工特别是教师对于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缺乏普遍的认同,对于把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发展的延伸和新动态缺乏理解。大学新旧职能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导致社会及学校教师群体对于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文化价值认同度不够。
2.对创新创业型大学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仍然不清晰
价值观是文化的根本和核心,没有价值观的文化是不能稳固存在的。创业文化作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主导文化,它在传承融合大学传统文化过程中,既要秉承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又要注重与创新创业型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才能真正形成与创新创业型大学相适应的创业文化价值观。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没有适时地与其他文化进行有效的衔接、融合。创业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如勇于开拓、勇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精神,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体现。我们也还没有清晰地凝炼出推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发展文化价值观。
3.办学条件仍未完全满足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需要
(1)办学机制滞后。办学机制的改革滞后于办学理念的创新,这是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最大障碍。这导致新理念与旧机制之间存在矛盾,严重制约大学文化的转型和发展。
(2)鼓励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优惠政策不够,还不能对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起到普遍有效的激励作用。
(3)专门的创新创业型指导的培训,不能满足大学创新创业的要求。
(4)资金不足。对于师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明显不足,很多师生有好的创业想法,但是缺少资金支持,导致创业未果。
(5)创业平台不够,未能完全满足师生创新创业实践要求。
(四)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指导思想
1.创新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是创造力的三要素。
2.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创造力必须先创新教育模式。“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是从学生视角提出的问题。相对应的,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提出的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这些年,无论是“三业对接,双轨运行”模式还是前店后厂的“金财互联”、信息工程的真维斯研发中心、汽车的卡斯中心等,虽然各个项目的学生群体不同,学习阶段和学习目标不同,但这些改革都有一条一致的主线,就是把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获取。在这个三位一体中,我们首先强调价值塑造,之后是能力培养,最后才是知识获取,并且在实施中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
3.明确地提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对学生尊重、呵护、培养,并要求教师善于发现那些与常规标准不同,但有创造力的学生。
4.做好顶层设计,防止在提高总体水平的同时减少创造力的发挥。我们设计的理念、方针、路径就是让教师创造一个自如、宽松和容忍犯错的环境。
5.引入“狼文化”,与“狼”共舞
我们要引入“狼文化”,学会与“狼”共舞。“狼文化”具备下面四大特点:
第一,危机意识。狼的运动量大,消耗高,它们总担心自己饿死,危机意识特别强。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我们也应具备。
第二,嗅觉灵敏。狼依靠灵敏的嗅觉,善于寻找和发现捕猎的机会。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不是简单靠上级分配、安排工作,而是靠自己去寻找市场机遇、工作亮点和突破的机会。
第三,自发性进攻,不屈不挠。一旦发起进攻,不用头狼引导,进攻是它们的的本能。不怕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
第四,团队合作。狼靠群体,团队配合默契。狼群追逐一头牛,跑得快的负责前边堵截,靠左边的从左边包抄,靠右边的从右边包抄。这都不是头狼下的命令,狼练就了本能的合作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就要发扬这种精神,主动配合,不相互推脱,自觉合作进步。
(五)今年的八项重点工作
1.做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课堂教学育人功能,严守课堂教学纪律,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对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梳理本校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得有违反宪法法律、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等言行。
第二,强化高校教学核心地位,切实把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要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教师中的比重,同等对待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
第三,搭建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专业资源库建设平台,同时瞄准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指标,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2.做好职称评审、四定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我校机构、岗位设置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进行“摸底”。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确定全校专业技术人员职数以及各二级学院、教辅单位、各层次岗位设置数;逐个落实进入专家库的专家人员,并做好入库人员的管理工作;完善职称评审的实施细则,包含“双肩挑”人员的界定和特殊人才的评审细则;制订《聘期考核制度》和《聘用制度》(6月底完成);加强各项检查监督,形成纪检专项检查制度,设置学校信箱、电子举报邮箱和举报电话,完善监督渠道;组建文科、理工科、艺术体育教育三个学科组,图书专业因我校的评审专家匮乏,拟委托外校评审。职称评审的基础性工作在3月底完成,3月底至5月开展职称评审工作。
在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学校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继续实施引智工程、培英工程、工匠工程。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以深化定编、定岗、定员、定薪(简称四定)为内容,以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注重优化“双师”结构,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实践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继续推行企业双薪制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省级高水平兼职教师。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搭建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鼓励支持保障高水平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多出成果。2018年启动教学团队评审工作,在校级立项的基础上申报省级教学团队。
3.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去年省里对我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给予较高评价,这体现了我们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方面的创新实践,体现了我们对新形势下高校稳定观的理性思考。实际上姚梅发董事长接管学校以来,我们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在创新和完善,每次改进都是重新思考和认识的过程。安全稳定工作是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办学的权宜之计。建设平安校园,要做到办学行为规范有序,办学环境安全可控,办学主体思路清晰。特别是经过系统分析,高效稳定的内外部因素,对学校未来稳定工作提出“重点对象多元化,敏感时节常态化,意识形态斗争长期化,网络管理专业化,应急处理社会化”的趋势研判。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前指导,事中干预,事后处置的有机统一,要牢牢树立安全维稳、文化维稳、法治维稳思想,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从根本上实现稳定,真正使安全稳定理念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民主法制,文化引领,平安和谐”的高校稳定观,创建平安校园。
4.与创纪控股(惠州)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学校与创纪控股合作的创新创业新基地,基地将依托学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整合各类资源,服务创新,推动科技研发,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双创基地将贯穿一条主线:运用“项目+”的战略思维,推进双轮驱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进创业,搭建青年创业孵化平台、创意文化艺术平台、学习交流研讨平台。运用四个维度:合作专业化,管理智能化,平台国际化,推广自主化。实现五个着力点,即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项目的迫切需求,服务于创业青年的创业需求,服务于青年的自我需要,服务于校企合作思维,服务于学生自主就业输出结构的优化设计。
5.落实落细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激发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正能量。
(1)抓好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并做到理念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把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作为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党员的四个认同,以学促干、知行合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抓好方向
坚持以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工作前提,确保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方针、政策。守好阵地,筑牢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和政权意识,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学习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教书尽职责。
(3)抓好落实
把党建、学工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入组织、融入管理、融入师生、融入活动。做到时时有进展,事事有落实。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旭日信息工程学院,利用好金财互联、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场所,抓好六业贯通,走“注重学业,办好专业,强化职业,重视就业,鼓励创业,成就事业”的道路,努力实现学校四化,即品质优化,专业深化,技能强化,形象美化。
(4)科学履行党在高校的六项职能
第一,党要管党。进一步完善四个融入机制,健全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
第二,党抓发展。着力抓好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战略谋划、战略定位及战略举措。
第三,党主育人。积极营造浓厚的政治气氛,浓厚的学习研究气氛,浓厚的文明和谐气氛,浓厚的文娱体育气氛。
第四,党育文化,培育凝聚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五,党蓄队伍,形成以上率下,以建设上水平,以水平立标志,以标志促建设的创新型干部队伍。
6.优化结构,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工程
立足未来,注重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和普惠性,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适应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专业预测、建设与协调机制,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支持特色专业做优做强,尤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学校重点专业,争取建成省级重点专业。
7.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
按照教育部今年即将启动的高校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在校内开展对标争先活动,实施“双带头人”工程,努力争取标杆党总支、先进党支部、优秀支部书记榜上有名。按照上级部署,巩固“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成果,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讲好惠经好故事,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会同惠州市红色文化促进会筹建国防教育培训学院。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建设“互联网+学工”模式,推进辅导员队伍改革工作。以党建带好工青妇团建设,打造团青活力和教职工活动新阵地。
8.做好其他工作
各单位要通力合作,群策群力,谋划实招,完成好创新创业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继续教育学院要做强成人高等教育,做好社会培训服务,争取设立国家开放大学皇冠正规娱乐平台教学点,开设初中起点2+2.5的4年制大专教育。财务处要完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确保学校资金安全及发挥资金最大化效益。资产与信息管理和后勤保卫部门要有新举措,切实做好网络安全、设备维护更新以及安全维稳工作,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为创新创业年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务实重行的作风、狠抓落实的举措,勇担新使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创新创业型高职院校,共同书写惠经奋进之笔而努力奋斗!